2024 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本试题卷共 6 页。时量 60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2B 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A. 种植技术B. 制陶技术人面鱼纹彩陶盆C. 凿井技术D. 纺织技术2. 西晋灭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截至南朝初阴,南渡人口已达九十五万,占当时南方人口总数的六分之一。这推动了( )A. 八王之乱的爆发B.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 江南地区的开发D. 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3. “在明朝朝廷心目中,天朝的声望好像比物质的贸易更重要,异域的臣服比外来的物质更重要。”材料意在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 开展贸易B. 获取财富C. 宣扬国威D. 增长见识4. 某同学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整理了相关笔记(见如图)。据此判断,她在学习中国古代的( )A. 文学艺术B. 民族政策C. 科技成就D. 政治制度5.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农、商业生产的作用。出现这一后果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6. 1917 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A. 保留旧文学B. 废除科举制C. 普及白话文D. 推翻清王朝7. 1945 年 8 月,毛泽东离开延安前说:“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据此判断,毛泽东此行的目的地是( )A. 重庆B. 南京C. 西安D. 广州8. 某同学准备写一篇关于张謇的人物传记。下列所拟传记标题恰当的是( )A. “反清英雄第一人”B. 革命先行者C. 中国近代铁路之父D. 状元实业家9. 1955 年,中国政府依据“必须走出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