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产业功能区提能升级的措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工业空间结构,加快工业园区产业升级、功能升级、 效益升级、服务升级,构建制造着眼全球竞争、面对未来进展的战略 承载,制定本措施方案。一、加快空间结构升级,推动多点分散布局向圈链协同联动转变(一)科学布局工业空间。坚持增量拓展、存量提质两端发力, 科学编制工业空间布局规划,明确新增工业用地规模,优化存量工业 用地结构。每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工业用地面积不低于出让 总规模的30%。到 2025 年,全市工业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 不低于 20%。优化调整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加强园外存量用地管理, 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工业园区紧邻区域成板块的工业用地,纳入园区 范围,直接管理;不相邻的成板块工业用地,可纳入园区范围,按“一 园多片”管理。城镇开发边界外的现状成片区域,可纳入工业园区管 理。划定工业空间保护线,实施分级保护、闭环管理。城镇开发边界 内的现状工业园区、基础较好的连片工业用地划为工业红线区予以严 格保护,红线区内工业用地原则上不得调整为非工业用途。城镇开发 边界内的零散现状工业用地、城镇弹性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划为 工业蓝线区,在2035 年前予以保留,支持企业提能升级,重点进展 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未纳入工业园区且在规划集中建设区以 外的现状工业用地进行分类处置,经认定近期可以保留的,在符合区 域环保要求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允许在原有用地上改扩建;不具备 新上工业项目条件的,实行复耕复垦、用地置换等方式,引导用地规 模向工业园区集中,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原则上不减少。(二)加强工业空间协同。深化实施产业建圈强链,明确集成电 路、航空发动机、轨道交通、创新药等优势产业空间布局,根据“主 要承载地+协同进展地”原则,明确相关工业园区功能分工和空间规 模,提升产业协作协同水平。探究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支 持有关区(市)县沿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开展园区共建、资源共 享合作。二、加快园区产业升级,推动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向 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三)加快进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围绕全市现代制造 业体系进展和城市核心功能强化,支持不同类型工业园区根据自身定 位,加强资源高效配置,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航 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和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