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措施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穿工作服、隔离衣、带工作帽和医用防护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 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 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 1 — 3min.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必须戴医用外科罩,每 4 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 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揉搓 1-3min对病人实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护眼镜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可为联体或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紧密.袖、脚踝应为弹性紧缩,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性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防护罩:符合《医用防护罩技术要求》,罩可分为长方型和紧密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 min 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 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 95%。也可选用符合 N95 或 FFP2 标准的防护罩传染病疫点、疫区的划分原则所谓疫点是指传染源可能向周围播散病原体的范围,亦即易感者可能因此受到感染的范围。这一定义有几层含义,一是疫点内存在或在一定时间内曾经存在传染源(死亡后或转移后可以不存在),传染源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二是传染源播散或可能播散了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环境中能存活一段时间并可通过某些方式向周围进一步播散。三是播散的病原体具有使易感者感染的可能.疫点常常以病家(或包括病家周围)为单位,有时也以病人居留过的场所如宾馆、医院的病房、飞机、轮船、车辆作为疫点.疫点范围的划定应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疫区是根据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围、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相毗邻村、一个镇或毗邻镇,在县城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条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疫区由疫区所在县卫生局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发布。个人防护介绍个人防护设备(PPE)医用罩或微粒呼吸器(N-95/FFP2 )手套一次性长袖防护服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