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_第1页
1/6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_第2页
2/6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_第3页
3/6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4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毫无疑问,艾滋病是 20 世纪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对艾滋病的理解就是患上艾滋病就等于被判死刑。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进展,全世界艾滋病病毒并没有像之前人们预言的那样失控蔓延,相反,在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近 10 年来,人类因感染艾滋病死亡的人数正逐步降低,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也在不断下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也在不断研发,这些讯息都让人类看到了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曙光。联合国在近一两年也屡次提及要在 2030 年真正消灭艾滋病。这不是异想天开!但是,从目前来看艾滋病仍然是人类生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传染性强,死亡率高,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的防控工作仍然艰巨。远离艾滋病,人人得健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但是,有一人群,明知艾滋病的危害,因为责任与使命,仍要与艾滋病进行亲热的接触,这就是医护工作者。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艾滋病。既要保证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权利,又要确保医护工作者自身的安全,因此,医院有责任培育医护人员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对艾滋病两种错误的认识1、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极端排斥,恐惧,对待艾滋病患者如临大敌,认为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就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甚至拒绝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服务。2、不以为然,没有充分意识到 HIV 职业暴露的危险性,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生命力强,即使被损伤,患病几率也低。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首诊(问)负责制。对门诊、急诊、住院和自愿咨询检测过程中发现的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要积极、科学、妥善地做好接诊和相关处置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者拒绝诊治。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 (75%的艾滋病)2、血液传播 (5%静脉吸毒,3%输血或使用血制品)3、母婴传播 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 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医护人员在对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感染的风险主要在于体液,血液,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医护人员在接触艾滋病患者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