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法律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制定《医学影像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 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一危害一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 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 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 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 通过代价一危害一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医学影像科。二.医 学 影 像 科 “ X 射 线 防 护 与 诊 断 质 量 保 证 管 理 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保证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三. 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 X 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 X 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 X 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 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法律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常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五.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医学影像科分为普放、CT、MR、介入四个个组。MR、CT 室由从事多年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实行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育一专多能的人才。各专业组每天各由一名医师值班。六. CT 及 MR 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七. 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三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