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南昌城市变迁

南昌城市变迁_第1页
1/6
南昌城市变迁_第2页
2/6
南昌城市变迁_第3页
3/6
南昌城市变迁(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南昌市轴网形成过程一、南昌自然地理条件南昌位于东经 115°26′至 16°35′、北纬 28°10′、至 29°11′之间,地处江西省中偏北部,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畔,辖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湾里五区。地貌以平原为主,兼有大面积的水域,具有优越的水资源,赣江以东称之为昌南城,以西为昌北城。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经济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也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二、南昌在历史上的进展早在 5000 多年,在齐城冈(今南钢中学)、马井(今向塘镇)、淌里湖等数十处就有居民居住,这是最早居住在南昌的人群。到三千年前,青云谱至艾溪湖已形成弧形的居民居住密集点。但直至汉高祖六年(公元前二零一年),才得名“南昌”,并以土筑“灌城”,方圆十里八十四步,城址在今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黄城寺一带。后经东晋新辟二门,唐初增筑城西南隅,七九八年再次改造并加高,八零九年扩建城东北隅,北宋突破唐代市坊制的格局,改为市坊合一,并扩城为“周三十一里”、十六门,一一三六年改为十二门,明代城墙改建为周长约十四里,辟七门。万历年间修通城内九津,整治湖泊,形成“三湖九津”的排水系统。 此时南昌市范围面积为 5 平方公里,城墙坚固,却也显得十分闭塞,是典型的防备式布局。城内的水系交通基本遵循了棋盘式的布局,但在其东部因湖泊众多,清同治十二年(1873 年)《南昌府志》 水路交通排布没有规律,也不整齐,只三湖九津图复原 是顺应湖泊与地势稀疏排布。 三、南昌布局变化的几个重要时间段1、1907 年前,稳定时期。1905 年属于清末民初。南昌市还未遭受战争摧残,社会进展平稳,城市格局除向南扩充外,没有较大的改观。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昌市的城墙依旧完整保存着,防备功能明显。城区划分清楚明确。道路整体采纳棋盘式布局,顺江、湖略有转变。但是道路主次区分还不明显,并没有明确的中轴线,只是在中心区的几条主要道路延伸较广。赣江东西没有连通,南昌城区之外的地段基本没有开发。 2、1907 年至 1949 年,改造时期民初时期,国民政府开始改造南昌城。拆除城墙,修建大桥,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开始逐渐加强。1727年修建了环城公路,1928 年,城市内部错乱的小路被整合,并对多处道路进行了扩宽,修葺主要交通干道。中正大桥拉近了赣江西东的距离。市区周边也出现多条铁路及交...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南昌城市变迁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