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包袱 打快乐门减负,就是减压。我们矿的心理减负实际上就是用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帮助员工减轻心理压力。心理咨询,是指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给来访者以帮助、启发和教育,使来访者改变认知、情感和态度,解决其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促进来访者人格的进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善。心理减负是员工援助计划 (employe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 EAP)的一部分,EAP 是由企业为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这其中就包括心理援助也就是我们的“心理减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已成为现代人不可避开的一个梦魇。据统计,46%的美国工人认为工作压力大,34%的美国人因压力过重而准备跳槽。压力不仅削弱了员工的工作能力,而且严重危害了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关怀理专家统计,50%-70%的身体疾病都与压力有关。在日本,因工作负担过重造成心理压力过大而导致突然死亡的人数每年超过 3 万。煤矿作为一个特别的行业,工作条件艰苦,安全风险高,劳动强度大,社会地位低,生活单调,收入也相对较低,员工常常因为工作而忽略欢乐的业余生活,尤其是在中国煤矿本质安全水平不稳定、煤矿事故频发的情况下,从业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有网络调查显示,在中国八大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中煤矿从业人员的心理压力排名第三位。过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一些员工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工作中表现出现消极怠工、决策错误、效率低下等倾向,因此,国外的一些大公司已把解决员工压力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在对“三违”人员培训中发现,个别员工在生活中存在焦虑、烦躁及忧郁心理,在工作中对安全处罚存在抵触甚至不满及憎恨心理。尤其是在一些违章的背后往往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因素。比如侥幸心理、逆反心理、赶任务心理、麻痹心理、着急升井心理、冒险心理、从众心理、疲劳心理、屈从心理、无知心理、逞能心理、取巧心理、错觉心理、挫折心理、激奋心理等。下面的压力管理模型体现了极端压力(不安全心理)与不安全行为及事故之间的关系。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健康的心理对于安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员工减轻心理压力,卸下思想包袱,以健康的心理、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去,我们实行了多种方法,如“崔正江的带着感情抓安全”、“一封家书”、“家属协管”、“井口送温暖”等,可以说这些形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