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中国家的私有化:对实证和政策教训的评论 [内容提要]私有化作为进展中国家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手段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私有化政策仍存在争议,所有权的作用以及其他诸如竞争和规制等结构性改革应该怎样进行仍然还不确定。本文回顾了近几年进展中国家私有化进程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实证性经验。这些证据表明,假如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长期的绩效提高,那么,它需要以促进竞争和有效规制为宗旨的政策保证和支持。进展中国家只有将私有化与更广泛的结构改革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成果。 [关键词]私有化,进展中国家,规制,结构改革 一、导言 自 1980 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进展中国家都先后开展了私有化改造。尽管近几年来人们普遍对私有化改造的国际影响赞成有加,但是对发达国家与低收入国家私有化改造后的效果差异却鲜有评价和关注。因此,人们对进展中国家私有化成果仍持不同意见。 私有化一词涵盖一系列不同政策,本文使用的私有化含义仅限于将生产性资产从国有部门转移到私有部门。目前对工业化国家中国有企业转变为私有企业已经有许多讨论。这些讨论认为,私有化本身并不是提高生产率,减少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私有化的重要作用是引入了有效的竞争或规则,引入了组织性或政治性改革机制。相比之下,目前对进展中国家私有化改造的实证讨论却罕见。 截止到 1980 年代,国际政策倾向于将计划经济和国有制作为经济增长的组成部分,扩大投资和资本积累。但是,进入1990 年代,面对经济理论的进展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失败”的证据,投资机构和一些政府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在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完全契约的条件下,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可以取得同样的绩效水平。但是,最近经济学中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讨论成果强调,在信息、契约和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私有产权制是委托人监管代理人行为的最佳激励机制。而公共选择理论关注的则是政府机构中的代理人行为,代理人的自利倾向,或将特别利益群体的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的倾向。 1990 年代,进展中国家的私有化进程进展迅猛。1990 至 1999 年期间,民营企业收益总计 2,500 亿美元。其中以电信和电力为主流的基础设施民营企业收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进展中国家民营企业中的外资参股数量也明显增加,1999 年占销售收入的 7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 80%。但是这个时期进展中国家私有化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国家,而非洲撒哈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营企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