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方案(4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方案2025-06-30 信息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25-08-12 讨论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急性期病人及尸体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可导致感染。为了指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接触传播的预防,指导医疗卫生人员和接触者在诊治、流调、护理和死亡病人尸体处理过程中的防护和感染控制,特制定本要点。 一、病例隔离与管理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对无出血表现的病人实施标准预防;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二、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实行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 14 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三、医务及陪护人员防护 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 (一)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 消毒。 (二)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若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处置。 四、消毒处理 病人就诊、住院或转运期间,根据《消毒技术法律规范(2025年版)》要求,做好病房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对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污染的诊疗用品、生活用具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康复、离院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工作。 (一)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 收治病人的房间应保持环境清洁和空气流通;增加病房物表日常消毒次数,可选用含有效氯 500-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当物表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污染物污染时,立即用含有效氯 2000-4000mg/L 的消毒剂溶液作用 20 分钟后清理。 (二)诊疗用品消毒 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诊疗用品被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时,根据上述物表所用消毒剂浓度实行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