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是指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2.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水平,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间的区域。 3.临床上,颌面部分为面上、面中、面下三部分。两眉弓中间连线为第一横线,口裂平行线为第二横线。4.颌面部的解剖区域可分为:额部、眼眶部、眶下部、颧部、鼻部、口唇部、颊部、腮腺咬肌部、耳部、颞部、颏下部、下颌下部。5.磨牙后区:由磨牙后三角及磨牙后垫组成。其中,磨牙后三角位于下颌第三磨牙的后方。磨牙后垫为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软组织,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磨牙后垫常显红肿。6.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7.上颌骨由一体、四突构成,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即为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上颌骨体分为四壁一腔,为前、后、上、内四壁和上颌窦腔构成的形态不规则的骨体。下颌骨分为下颌体和下颌支,下颌体分为上、下缘和内、外面。下颌体外面相当于前磨牙区上下缘之间有颏孔开口向后上方,颏神经血管经此穿出。下颌支上方有两个骨突,前者称冠突,后者称髁突。下颌骨的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突颈等为下颌骨的骨质薄弱部位,易发生骨折。下颌骨血运较上颌骨少,且有强大的肌肉筋膜包绕,炎症化脓时不易引流,骨髓炎发生较上颌骨多见。8.闭口肌群(升颌肌群)主要附着于下颌支,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牵引力方向以向上为主,伴有向前、向内的力量。开口肌群(降颌肌群)主要起于下颌体,至于舌骨,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和颏舌骨肌,总的牵引方向是使下颌骨向下后方。9.头颈部的动脉来自于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颌面部血液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包括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等。10.颌面部的静脉系统可以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面部静脉位于表情肌内,肌肉收缩可推动血流,面部静脉瓣很少,一定条件下血液可以逆流。当面部感染时,特别是鼻根部和口角连线三角区内感染,处理不当细菌和毒素可以逆流到颅内,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11.翼静脉丛:位于颞下窝,大部分在翼外肌的浅面,少部分在颞肌和翼内外肌之间,通过卵圆孔和破裂孔与海绵窦相通。12.颌面部常见的重要的淋巴结有环形淋巴结群和纵行淋巴结群。前者包括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后者包括颈浅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