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的数感1.在现实素材中感受数的意义 比如在教学大数的熟悉时,教材中创设一幅幅现实的,有意义的画面:体育馆的人数,广场上的鸽子,天空中的气球,森林的树木,以及让同学估量教室的人数,升旗仪式操场的人数等等。这每一个场景都蕴涵丰富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数感。 2.在施行操作中培育数感 为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很好地掌握数的概念,熟悉 1000 以内的数时,老师可以为同学提供一些他们熟悉的材料如"小棒'"计算器'等,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自己去归纳。数 100 以内的数要一个一个地数、数 1000 这样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是一十、10 个十是一百、10 个百是一千,从而不失时机地熟悉计数单位"千',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1000 这个数比 100 这个数大得多,数1000 这样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3.能在具体情景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进行估量 估量今日教室里坐了多少人,学校操场升旗仪式有多少人?在1000 以内数的熟悉活动中可以安排一些估数活动,比如出示 10 根小棒,让同学估量有多少根?出示 100 根、1000 根都让同学估量一下,每次推测以后,再组织同学验证,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同学会不自觉地把推测结果与实际出现误差的状况下,依据准确数量所体现的直观形象来调整对相关数量的感觉,这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也是促使同学感知内化的过程。当感知最终转化为同学的熟悉经验时,其实对数的感觉自然而然就会建立起来。 4.体会数在日常生活的作用,会用数表达具体事物和沟通信息 现实生活是儿童学习的源泉,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如大楼的高度,学校操场的面积,学术厅所容纳的人数,青蛙吃蚊子等信息让同学感受。还可以引导同学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三位数,并把自己的发现在同学之间互相沟通,同学在沟通过程中感受数的作用和大小关系。锻炼用数表达和沟通信息的能力。学会倾听,从别人的描述中发现、思索问题,为数感的培育打下优良的基础。 2 数学教学一 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强化体验,初步建立数感。 同学对有关数的概念的知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展的,因此在第一学段的认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引导同学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来帮助同学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有用来表示和沟通的作用,从而初步建立数感。如孩子们刚入学,在学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