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摘要】地铁工程在轨道交通规划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结合该工程的建设情况,简单介绍了方案中线路设计、换乘方式和盾构穿越地下墙时所体现的新思路.详细总结了车站施工和盾构推动过程中为保护周围环境和控制地层移动,所实行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新技术和新措施。【关键词】地铁车站 八”字形线路换乘方式玻璃钢纤维(GFRP )冻结法施工盾构上下重叠推动远程监控系统1 前言根据上海城市 2050 远景总体规划,最终规划轨道交通线路总长 562Km,共 21 条轨道交通线,其中地铁 11 铁,轻轨 10 条。绝大多数成放射状,而明珠线二期(M4 )与明珠线一期(M3 )西部线路相结成环,是轨道交通系统中唯一的城市环线.它是联系其他线路的纽带,其主要功能是将其他轨道线路联系起来,使整个上海轨道交通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现阶段来说,地铁 4 号线首先要与已建的 1 号线、2 号线、明珠一期线西部线路接轨,形成申”字形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本文将主要介绍地铁 4 号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及施工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的技术特点,以供沟通。3 设计新特点地铁 4 号线工程作为上海地铁规划中最重要的环线,城市平面投影完全落在内环线以内的中心城区,与已建、在建、将建地铁线有众多的交叉换乘,是上海地铁交通实现辐射功能的中枢,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机电、车辆、通信、信号、环控等多个方面。3。1 线路设计特点1)成环,包括共环与独立成环.在初期运营时(25 —2025 年),地铁 4 号线与已建好的明珠一期成环共营,远期(2030 年以后)再考虑独立成环,中期阶段(2025-2030 )考虑两者共存.由于前者 17 个车站全为地下,后者 9 个车站全为高架车站,针对不同时期的运营要求,既要考虑与明珠一期的设施与界限的兼容性,又要考虑今后的升级,这就意味着,地铁 4 号线的线路设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设计,需要从建筑、结构、机电、信号、通信等多个方面考虑不同阶段的要求,关系是相当复杂的;2)障碍条件多,线路设计限制多。上海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区,又是中国工业化、城市近代化最早的城市,也是近十年来中国进展最快、城市基本建设投入最大的城市之一,地下新老构筑物众多,且存在很多不明障碍物,地面高层建筑、交通市政设施繁多,因地质条件差,大多地面建筑、构筑物都采纳桩基(包括近年建造的多层和小高层),加之地铁 4 号线正好全部建在繁华的中心城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