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一、基于重叠和流水线技术的 CPU 结构实验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微程序控制器是如何控制模型机运营的,掌握整机动态工作过程; 2. 掌握重叠和流水线结构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 3. 定义五条机器指令,编写相应微程序并具体上机调试。二、实验设备:EL-JY-II 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一套,排线若干。三、模型机结构: 图 11-1 模型机结构框图图中运算器 ALU 由 U7—U10 四片 74LS181 构成,暂存器 1 由 U3、U4 两片 74LS273构成,暂存器 2 由 U5、U6 两片 74LS273 构成。微控器部分控存由 U13—U15 三片 2816构成。除此之外,CPU 的其它部分都由 EP1K10 集成(其原理见系统介绍部分)。存储器部分由两片 6116 构成 16 位存储器,地址总线只有低八位有效,因而其存储空间为 00H—FFH。输出设备由底板上的四个 LED 数码管及其译码、驱动电路构成,当 D-G 和 W/R 均为低电平常将数据总线的数据送入数码管显示。在开关方式下,输入设备由 16 位电平开关及两个三态缓冲芯片 74LS244 构成,当 DIJ-G 为低电平常将 16 位开关状态送上数据总线。在键盘方式或联机方式下,数据可由键盘或上位机输入,然后由监控程序直接送上数据总线,因而外加的数据输入电路可以不用。注:本系统的数据总线为 16 位,指令、地址和程序计数器均为 8 位。当数据总线上的数据打入指令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和程序计数器时,只有低 8 位有效。四、工作原理重叠技术的原理为:程序开始执行时,先将若干条指令取入一个先进先出(FIFO)的指令队列。然后在指令译码的同时,从 FIFO 队列中取出下一条指令,打入指令寄存器,使得“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具有时空上的并行性。流水线技术是建立在重叠技术的基础上。本实验采纳二级流水线结构,其原理为:使取指和指令译码同时进行,当上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不再进行下一条指令的取指,而直接进入译码、执行过程,如次循环。在本实验中当 PC 指针为“00000001”时,先将第一条指令由 RAM 读出并打入指令寄存器,然后顺序取出第 2、3、4、5 条指令的操作码送入 FIFO 队列。本实验与其它实验不同的是:本实验指令译码过程中 P1 测试和 P2 测试同时有效(相应于 F3 字段为“011”),以指令寄存器的 I7—I2 作为测试条件,产生 5 路分支,占用 5 个固定的微地址单元。同时 PC 指针加 1,并将 FIFO 队列中的第一个数据(即下一条指令)取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