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_第1页
1/62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_第2页
2/62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_第3页
3/62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 Abstract:ThisArticleexposesthe4typicalpositionsaboutHumanNatureinthetraditionofChristianthoughts:(1)Augustine’s,(2)PelagianismandSemi-Pelagianism,(3)Gnosticism,(4)Aquinas’.我们知道中国哲学传统中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孟子主性善,荀子持性恶,并且我们常以为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色。然而在西方基督教哲学中也有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它最初发生在西方最重要的一位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与诺斯替主义和贝拉基主义的争论中,并对往后的基督教思想的进展产生深远影响。假如说中国思想学说中的性善性恶之争关系到德治或法制这一重大政治问题的话,那么在西方基督教传统中的性善性恶之争则关系到挽救是否必要和得救如何可能这一重大的神学问题。当然,这种争论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的。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在讨论人性问题时有一个在先的神学问题,即上帝制造世界和人,人如何通过耶稣基督而获得挽救;他们把人性问题放在神人关系的问题中加以考虑。中国哲人在讨论人性问题时没有这样的神学框架。他们从外观天地社会,内察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谈论性善或性恶,并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世问题上。我在这篇文章中无意比较东西方的人性论,只是引出一个话题,希望人们能对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有较为清楚的了解。概述简单地说,在西方的传统中存在着四种有关人性的典型看法:奥古斯丁的观点,诺斯替主义的观点,贝拉基主义和半贝拉基主义的观点,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奥古斯丁主张人性原来是善的,因为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甚好”的,但由于人犯了原罪,堕落而变恶,因而现实的人性是恶的。诺斯替派持善恶二元论,主张人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组成,灵魂原初来自善的光明世界,肉体属于恶的黑暗世界,这样现实的人性不免是善恶二元的,而且恶的一面常常罩盖善的一面。贝拉基主义和半贝拉基主义派持性善论,主张人性中始终存在善端,应通过自由意志的努力把这善端发扬出来,克服恶的习性。托马斯·阿奎那主张人为上帝所造,有着原初的正直性,但也有自然的欲望;在上帝的关照下,人能朝好的方向进展;当亚当和夏娃冒犯上帝,失去上帝的关照后,他们就不能控制这种欲望,并顺着肉欲和物欲而堕落作恶。这也就是说,人性之善恶是由人的自由意志和神人关系的基本处境两方面决定的,虽然上帝的恩宠是最主要的,但是人在接受恩宠时,他自己的自由意志并不是完全不动的,因为他也能拒...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督教传统中的人性之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