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常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中暑急救五字诀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三、促。将病人置于 4P 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 38。。,可停止降温。四、浸.将患者躯体呈 45 度浸在 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 15-30 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 37。一 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高温下在外作业员如何防中暑盛夏酷暑,高温条件下劳动、工作的人员,由于体力透支较大,极及造成中暑现象.因此,在饮食和营养方面应当多补充一些水分、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高温作业人员体内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在高温下从事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天出汗约 30〜50cc,最多的可达 80〜1cc(5 克等于 5cc),超过常人出汗量的 5〜7 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假如不及时补充所排掉的水分和氯化钠,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困、体力下降,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 50cc 左右,补充食盐 15〜25 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常常喝点盐开水,每 5 克水中加食盐 1 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对预防中暑非常有效。夏季食物中毒的特点:(1)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