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混凝土裂缝,除了必须实行保温等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外,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的选择尤为重要。1) 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超大体积混凝土采纳 90 天的后期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评定。2) 采纳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3) 配制混凝土所用的粗骨料,其含泥量宜控制在 1%;配制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应连续级配;细骨料采纳天然砂,对于河沙,其含泥量宜控制在 3%以内;对于机制砂,石粉含量不大于 7%,MB 小于 1.4;细骨料的级配为中、粗砂,其细度模量宜为2.6~3.0。4) 在混凝土级配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粘塑性,满足可泵要求条件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2.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表面覆盖塑料薄膜及岩棉被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塑料薄膜和岩棉被的搭接长度不小于 2mm。通过计算机监测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差、应力变化,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 25C 及时加盖保温层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砼终凝后,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盖岩棉被保温层,进行砼蓄热保温保湿养护。在养护期间根据温控系统测得砼内外温差和降温速率,对养护措施进行及时的调整。3. 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1)混凝土的入模温度监测,每台班不得少于 2 次。混凝土浇筑完成 1~3d内,每昼夜测温次数为 12 次,混凝土浇筑完成 4~7d 内,每昼夜测温次数为 6 次,混凝土浇筑完成 7d~测温结束,每昼夜测温次数为 3 次。(2) 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 50C。(3) 混凝土的里表温度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 25C。(4)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 2C/d。(5)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 20°C。(6)混凝土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4. 混凝土表面处理(1)等砼终凝后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岩棉被养护。养护时,考虑到墙柱混凝土表面竖向钢筋加强柱较多,在竖向钢筋内应填塞岩棉被。在墙柱插筋部位进行喷雾养护,该部位作为保温重点控制部位。后浇带内保温采纳如下方式:后浇带上部覆盖 2 层岩棉被,后浇带对面底板内悬挂 2 层岩棉板。在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处理,用压力水冲洗洁净。(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温差小于 30C 时,在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之后,进行测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