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1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 dà qiǎo ruò zhuō ) 解 释 若:似。拙:笨拙。指真正聪慧的人表面好像笨拙,不自炫耀。 出 处 先秦•李耳《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用 法 主谓式;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示 例 马南邨《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真正的大画家,却是~,独创新面貌。 近义词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反义词 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老子的美学观点。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语自《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里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认为真正的巧不在于违反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慧,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虽本意不在审美,而在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任何杰出的艺术作品都是合目的与合规律的高度统一。在老子提出“大巧若拙”之后,巧拙的辩证关系问题逐渐成为中国美学常常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巧若拙章 大巧若拙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