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透中学数学教学教材整体研读,把各知识块穿成一条线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我们的新教材十分注意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施行与运用'四大领域知识有层次、有坡度地分配到各个学段中。当我们对各个板块的知识脉络分布及学段要求都了然于胸、通晓前后时,这时拿到一节课,才能明确该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而确定本节课应该达到怎样的一个认知高度,把握住课时目标,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挖到什么位置才会心中有数。 每学期开始,拿到教材后,老师首先要熟悉整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特别是第一次使用这套教材,假如不熟悉整册教材内容,恐怕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次,在备某一节课时,老师不仅要看清例题,同时也要熟悉课后作业和其他教辅材料上的作业,再具体阅读教学参照,把握好这一知识点的"度'。另外还要找一些教学用的资料,然后才能真正备课。新老师尤其要做好课前课程,因为教材有时会把新知识安排在"试一试'或"练一练'中。如五年级下册第 6 页"试一试'中第 2 题,就有新知识点折扣;第 69 页"蛋白质含量'(简单的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新课中有"百分数怎样化成分数或小数',但分数化百分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却安排在"练一练'中第 1 题。老师备课之前只有熟悉学习中的内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老师一定要抽时间阅读全套教材,使自己更有效地把握每一节课。 领悟每节课的编写意图、旁注、提示语 教材中材料的选择、素材出现方式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往往集知识性、教育性、人文性于一体。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理解材料的内涵,理解编者出现的顺序,从内容、顺序上吃透编者的数学意图和教育意图。如在教材中"小兔请客'熟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图中,编者的意图是让我们通过一次出现让同学来猎取信息,还是分成先出示小兔先拿出 30 个后,再拿出 20个,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学会算理,还是算法。在课前老师都要弄清楚,切不可糊里糊涂,特别是在看图中应培育同学提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一个不同点是书中不再出示总结性的话语,而是把一些指导思路、方法的提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由几个学习伙伴或数学小精灵说出来,如"你发现了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它既是帮助我们老师正确使用教材、特别重点、分散难点的教法指导,又是启发同学分析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