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行为及对人的管理第一节行为科学的概述行为科学是讨论工业企业中人的行为规律、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改善对人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者生产效率的一门科学。行为科学起源于本世纪 20 年代,一般都以着名的霍桑实验作为最早在工业中深化讨论人的行 为的标志,四五十年代得到迅速进展,现已为工业国家广泛应用,取得累累硕果,成为现代管理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行为科学家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 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 析讨论。一、人类行为的概念关于人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什么叫行为简言之,行为是人类日常生活所表现的一切动作。德国心理学家克特?勒温把行为定义为个体与环境 交互作用的结果,引入了 “个体”这个变量。他提出人的行为的基本原理可表达为:B=F (P?日式中:B 行为;P 一一个人一内在心、理因素;一环境一E 一-一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上式表示行为(B)是个人(P)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发生的函数或结果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变量“个人”和“环境”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 的两个变量。日本的鹤田根据上述模型,提出了事故发生的模型为:A=F (P?日即,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起源于脑神经的交合作用,总合形成精神状态,所谓意识。由意识表现之于动作时,便形成了行为,而意识本身则成为一种内在行为。人类行为是有共同的特征的。综合心理学家讨论的结果,人类行为特征至少有下列几方面:(1) 自发的行为。指人类的行为是自动自发的而不是被动的。外力可能影响他的行为,但无法引发其行为,外在的权力、命令无法使其产生真正的效忠行为。(2) 有原因的行为。指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其起因的。遗传与环境可能是影响行为的因素,同时外在条件亦可能影响内在的动机。(3) 有目的的行为。指人类的行为不是盲目的,它不但有起因而且是有目标的。有时候在第三者看来毫不合理的行为,对他本人来说却是合乎目标的。(4) 持久性的行为。指行为指向目标,目标没有达成之前,行为是不会终止的。也许他会改变行为的方式,或由外显行为转为潜在行为,但还是继续不断地往目标进行的。(5) 可改变的行为。指人类为了谋求目标的达成,不但常变换其手段,而且其行为是可以经过学习或训练而改变的。这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它是具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