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促进和强化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治,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公司要求各单位仔细落实《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强化责任突出重点,查改结合标本兼治,切实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笔者结合公司进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的问题,谈谈几点感受。 一、 组建一个精干的事故隐患评估小组 事故隐患评估是一项非常细致、烦琐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因此,工作组组长最好由安全分管领导担任,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财力资源保障。评估小组成员应该由工作热情高、专业素养强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最好是专职,以便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识别和控制生产(工程)系统潜在危险(或称为识别和排除隐患),也就是找出生产(工程)系统中潜在的影响大局的局部故障,以及潜在的可导致大事故的导火索事故,并制备应急措施和实施控制,唯有安全专家才能胜任。 二、 必须做到全员参加 事故隐患的识别与评估的最终目标是杜绝任何事故的发生。要实现这个目标,全员参加是关键。安全管理部门的培训、宣传推广小组要深化基层,采纳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让所有的职工掌握风险评估的方法,仔细分析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存在的不符合项,使之明确自己周围存在的危害和风险,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三、 隐患排查唯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会有实质成效。我国的政治运动已经销声匿迹了,但一些政府的行为还或多或少地习惯于开展运动的方式,假如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监督管理规定》作为一个运动来实施,则不会有丝毫的实效。我的观点,是建立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级彼此互动、相对封闭和协同匹配造成的隐患排查长效运行机制。 四、 事故隐患的分类及排查范围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