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对外开放 方山一中 武利军课标:了解深圳特区的进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深圳等经济特区为例,理解对外开放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进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重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难点: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那改革是?(对内改革)开放是?(对外开放)并且 板书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2课《对外开放》 ,来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 一、引进来。(一)经济特区的建立1.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学生:建立经济特区。(2)建立特区的目的。a.吸收侨资、外资, b.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c.进行现代化建设,并为更大规模的开放提供经验(3)经济特区,“特”在什么地方?(为了让目的更好的实现,有更好的优惠条件才能让外国人,华侨来中国投资)(4).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学生: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5)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建立经济特区?(6)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史料1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进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 史料2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育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老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