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怎样提问和同学做朋友,让同学爱上提问 假如〔老师〕总是高高在上,以说教的形式来上数学课,就会让同学对老师产生距离感,惧怕老师,即使同学有问题,也不也去问老师。同学总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和一片沉寂的气氛中学习,长此以往,同学不同意疑问,也不必须要提问,革新的意识从何谈起呢?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教学中开始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常常采纳"小明,你真棒,都学会抢答啦'"比较一下,采纳哪种方法更合适呢'这样的口吻提问同学,以激励同学勇于去质疑,勇于去探究。 我常常以旁观者的身份,帮助同学回答问题,努力在课堂中和同学建立起朋友关系。我还常常激励同学向老师、向同学挑战,我把同学的不同见解和独特的想法都用小本子记下来,以便总结梳理,引导同学多思索、勤提问,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制造"陷阱',让同学爱问为什么 小同学年龄小,求知欲比较强,老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多制造一些"陷阱',让同学"防不胜防'。老师可以在备课时,多想些小点子;在课件制作上,多加入点精致的图片、感人的数学小故事;在正式讲新课前,先提出一些跟授课内容有关的小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迫使'同学追着问老师"为什么呢'"究竟等于几呢'。 我的一个同事在讲授"熟悉直角'一课时,先组织同学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巡视时发现一个同学画的直角是一条水平线和与它垂直的一条射线构成的直角时,他风趣地问道:"你的创意有特点哟,直角都一定是这个姿势吗?'那位同学在他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不同"姿势'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化的理解。看到同学出错后,老师不应简单地说教、批判,而是要正解地引导同学,这样做不仅培育了同学的积极心态,而且强化了同学的问题意识,从而带着激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的规律。 2 怎样培育小同学数学课堂的提问能力 积极肯定评价,让同学乐"问 积极肯定的正面评价,是促进同学主动提问的动力。有很多同学却害怕提问,要使同学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老师要努力帮助同学消除害怕的心理障碍,激励同学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即使有的同学提出的只是一些简单或者根本意义不大的问题,老师也应作出积极的评价,并及时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关于那些提出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同学,应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并借此机会引导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同学学习起来也会更加仔细,更加有效果。另外,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小组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