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技巧提问要注重思维 首先,采纳渐进式提问。这一提问方式是指,甲问题是乙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乙问题是甲问题的深化和持续。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动、环环相扣,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设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已学过的什么图形?(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的哪一条边?(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4)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5)怎样表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6)为什么求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以高再除以 27 这样提问,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不仅能使同学较好地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能进展同学的思维能力。 其次,采纳发散式提问。同学的数学思维灵活与否,与发散思维的水平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老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制定〕发散型问题,引导同学多角度、多层次地思索,可以培育同学思维的灵活性。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5:6,依据这一条件,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注意角度 同学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产生探究行为的一种心理倾向,是积极思维的内部动力。老师利用同学的好奇心,以同学感兴趣的事物为素材提出问题,能够使同学把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来。老师在课堂上的智慧有时就体现在提问的角度上,能够问在同学“应发而未发〞之前,问在同学“似懂而非懂〞之处,问在同学“无疑而有疑〞之间。找准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轻易启动同学灵感的大门,激起同学激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游戏的公平性时,老师一上课就说:今日这节课全班男女同学进行摸球游戏。接着,老师拿出一个布袋子,告诉同学,袋中装了黄、白两色的乒乓球共 8 个,请男女同学各摸 10次(摸后放回袋中),黄色代表女生,白色代表男生,摸完后统计结果,看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多,所代表的那一方就获胜。同学兴高采烈地摸球。最后统计结果,黄球摸出 14 次,白球摸出 7 次。老师这时宣布女生获胜。此话一出,立即有男生不服气,并提出质疑:袋中黄球和白球的个数可能不相等。老师让同学充分发表看法后,把袋中的球展示给同学看,结果黄球 6 个,白球 2 个。这时全班男生大叫,游戏不公平,游戏不算数。老师提问:“游戏为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