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方案xx 小学学生道德行为综合考评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制度。一、评价目标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进展,培育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的一代新人。二、评价原则(一)、进展性原则。评价以促进学生进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进展奠基。(二)、全面性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进展,突出学生基本素养的培育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和谐进展。(三)、自主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四)、动态生成性原则。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育与达成。(五)、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开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老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三、综合素养评价的指导思想。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为学校实施素养教育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评价促进进展的功能,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教学进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实施素养教育的目标。四、综合素养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综合素养评价应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进展,培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养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主要评价指标:(一)道德品质。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怀集体、保护环境。(二)公民素养。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