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秀教案设计(7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推举参加“2025 年全国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唤醒种子里的生命 (广东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小学 徐爱娥一、概述《唤醒种子里的生命》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需要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学习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它是第七课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样的种子能发芽”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子叶的作用等内容的重要基础。二、教学目标分析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及成因。2、能力培育目标:学生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讨论,培育细心观察、仔细分析的好习惯,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种子萌发的有关知识,体会植物的神秘。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实验和探究,将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难点:根据实验整理、分析讨论结果,总结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四、学习者特征分析参加学习的是五年级学生, 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一定的感知。同时,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不断在加强,对生活中隐含科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分析能力还不强。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我采纳了实验法、分析法、猜想——探究法等方法组织教学。首先以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阐明本课的学习内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种子为什么发芽和不发芽的成因,让学生真正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并引深讨论种子发芽的其他外界条件,最后通过小结进行课后延伸学习。六、教学准备 3 个实验种子发芽的杯子、一个花盆、课件、投影仪。七、教学过程课前,在课室实验角摆放三个各装有 泥土和 10 粒菜豆种子的杯子(分男、女两组),安排学生轮流每天按课本实验要求去实验,全班同学每天用课间时间去观察,并做好记录。(一)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1、课件演示“种子的经历”片段。许许多多的种子存放在仓库里(寂寞的表述),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