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 11 项检测干化学测定的原理(35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干化学测定的原理 干化学法尿 pH 检查的原理是采纳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 pH4.5~9.0 的变异范围。二、干化学法检查尿 pH 的注意事项 (1)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奇,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pH 改变,大多数细菌如变形‘等,分解尿素产生氨,可使尿液呈碱性;但在少数情况下,细菌也分解尿液成分产生酸性物质,使尿 q 偏酸。(2)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假如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尿液中?氧化碳会自然扩散到空气中,使尿pH 增高。3)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将试剂带浸泡尿液标本中,浸尿时间过长,尿 pH 呈减低4)在使用多项试剂带进行测定时,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试剂带上不能浸量的尿液标本,防止试剂带相互之间的“溢出"(runover)现象,影响尿 pH 测定。5)尿液 pH 主要反映肾脏在维持血浆和细胞外液正常氢离子浓度方面的能力,而干化学法测定只 4\半定量的实验结果。因此在临床观察结果时,不要单从尿 pH 测定值分析,要结合临床其他资料驻数据,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推断。方法原理:干化学法尿 pH 检查的原理是采纳酸碱指示剂法,其测试膜块区含有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酚蓝(pH6.0~7.6)。两种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反映尿 pH4.5~9.0 的变异范围。临床意义:1、尿 pH 检测了解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在代谢性酸中毒、痛风、糖尿病、肾结石、Ⅳ型肾小管酸中毒、白血病和坏血病时,常有强酸性尿。碱中毒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Ⅰ、Ⅱ、Ⅲ型)、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时,可呈碱性尿。2、观察尿 pH 变化,指导临床用药,预防肾结石的形成和复发,减轻泌尿系微生物的感染讨论证明,某些肾结石的形成与尿 pH 变化密切相关,如在尿pH 降低时容易形成酸性结石;而在尿 PH 增加时容易形成碱性结石。因此,临床对于某些患者有形成酸性结石(如尿酸和胱氨酸结石)倾向 S 时假如给药使尿 pH 保持碱性或至少尿 pH 在 6.5 以上,就不会形成酸性结石。相反,临床对于某些患者有形成碱性结石(如磷酸钙结石)倾向时,假如给药使尿 pH 保持酸性,也就不会形成碱性结石。此外,碱性尿可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同样使尿液呈酸性也可预防细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