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灭火时应做的安全防范措施关键词:带电火灾 灭火剂运用 安全措施随着经济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电的普及深化千家万户,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每年因电而导致火灾的案例举不胜举,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甚为严重。电气发生火灾后燃烧蔓延快速、扑救难度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纳断电灭火的方法,但在实际的灭火战斗中,常因等待断电而失去最佳的灭火时机,或因停电而严重影响了生产,若实行有效的带电灭火方法,可快速有效地控制火势,扑灭火灾,减少灾害损失。灭火剂的运用与安全防范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扑救带电火灾的成败。笔者根据电气理论知识结合火场实践就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中灭火剂的运用与安全防范措施与同行作一探讨。一、运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带电灭火由于水、泡沫等灭火剂是导电体,在扑救带电火灾时,容易造成灭火人员触电,因此,需要运用不导电的灭火剂灭火。火场上常采纳的不导电灭火剂有:(一)干粉。干粉灭火剂由钾和钠的碳酸盐类加入滑石粉、硅藻土等掺合而成,不导电干粉灭火器有人工投掷和压缩气体喷射两种。灭火原理是抑制燃烧,干粉能够与物质燃烧所产生的 OH 等活性基团进行反应,使其成为非活性物质,让燃烧连锁反应不能继续进行,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干粉灭火剂不适用于扑灭有旋转电机的电气设备和怕灭火剂污损的精密电气设备火灾。(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剂是完全燃烧产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导电的气体,对设备无腐蚀性,属不燃气体。相对空气密度为 1。5,液态状态下装入灭火器筒内,极易挥发,常温下保持 60kg/cm2 的压力,当液态二氧化碳喷射时,体积扩大 400—700 倍左右,强烈吸热冷却凝聚为霜状干冰,在燃区直接变为气体,吸热降温使燃烧物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目的。二氧化碳气体容易致人窒息,使用时人应在上风或侧风方向,同时手应握住灭火器手柄,防止干冰接触人体造成冻伤。(三)四氯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剂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不自燃、不助燃、不导电,相对密度为 1。6,沸点 76。8℃,蒸气密度约为空气的 5。5 倍。当液态的四氯化碳喷射到着火区时,快速吸热气化,蒸气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从而使燃烧中止。四氯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 10%时,即可熄灭火灾。但四氯化碳具备毒性,高温下与水蒸气等物质作用产生剧毒气体,因此,使用时应配戴防毒面具,人要在上风或侧风方向,以防中毒。(四)1211 灭火剂。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