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5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1) 目的 对有职业卫生、职业病诊断标准的有害因素和其他可能有严重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监测,为职业危害评价和治理提供依据。 (2) 内容与方法 a. 依据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或企业的委托,在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定的范围内,开展监(检)测工作。 b. 监测类别 · 系统监测 ——对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竣工验收前的测定;现有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大修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的测定;新工艺、新技术和新产品卫生学鉴定的测定。 ——测定方法: 对上述对象按不同的有害因素、作业工序、作业时间长短进行测定,对每道工序应有同一点不同时间连续测定至少三次。 · 抽样监测: 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实行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次)。 · 定期定点监测: 对作业点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日常的定期定点测定。每个点至少实行一个样品(次);对有害因素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1 小时),实行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次)。 · 个体接触水平监测: 佩戴个体采样器的监测: 应以工种为单位,选择有代表性的职工,佩戴个体采样器,每个作业班连续采样不少于 4 小时。同一工种,仅对一名职工作个体测定,须测定三次;如对三名或三名以上职工作个体测定,则取其个体平均接触水平。 ——不佩戴个体采样器的监测: 应以工种为单位,对每道工序作业点测定一次,记录每名职工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间,以下列公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至少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TWA=C1t1+c2t2+……+cntn=ΣCT/ΣT t1+t2+……+tn 式中:c1……cn 为某工序或某点测定时的有害物质浓度。 t1……tn 为相应的接触时间(h)。 ΣCT 为各工序或各点有害物质浓度与相应接触时间(h)的乘积之总和。(返回页首) ΣT 为接触时间之总和。 c. 监测定点原则 ·监测点是指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常常操作或定时观察易接触有害因素的作业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别设测定点。 ·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测定点。 · 同一车间,不同有害因素,须分别设测定点。 · 物理因素监测点应根据各自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