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行业结构与 WTO 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同时也许多问题暴露出来,比如体制,行业的环境,都相继体现出来!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建筑业得到了迅猛进展。1980 年,建筑业从业人员为 1044.1 万人,国有企业机械设备净值为 125.7 亿元,年完成总产值 767 亿元,施工面积 27538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 13809 万平方米。1999 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到 3300 万,机械设备净值为 1040.7亿元,年完成总产值 10062 亿元,施工面积 XXX.6 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5682.6 万平方米。虽然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行业总体平均水平提高不多。从人员结构看,整体素养提高不大,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建筑业初中以下人员所占比例为 80%,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 76%。低文化程度人员仍占到四分之三以上,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只有 4%。动力装备率 80 年为 4.0 千瓦/人,98 年仅升到 4,3 千瓦/人。人均竣工面积 1980 年为 26.4 平方米,1998 年为 32.4 平方米。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没有大的变化,多数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趋同。虽然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了十多年,但智力密集型的管理型企业仍然很少,原有大中型企业劳务力量没有分离出去,总体上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新成立的乡镇企业走的还是以人数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路子,很多企业是靠全县、全市企业联合形成的规模获得的高资质,管理水平未见提高,本质上也不占有专有技术或核心技术。结果是企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趋同,只得在同一层次展开竞争,形成全行业的过度竞争形势。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缺乏行业组织的统筹规划和安排落实。虽然提出了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三个层次的设想,但是有目标没有规划,有设想没有措施,大多数企业只能去力争施工承包企业的地位和资质。因此,需要讨论行业组织结构构成,制定行业组织政策,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等行政手段,根据市场需要去引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从而达到行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建筑业应适度垄断行业组织结构是指行业内各类企业的构成、协作方式、企业与企业间的垄断或竞争关系的框架等,涉及企业规模结构、组织关系、进入与退出、技术进步等问题。行业组织政策的作用是为调整行业组织结构而制定的指导性政策,以促进企业调整组织结构,促使企业组织向更高的组织层次跃升,并推动行业组织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和优化。进行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推行行业组织政策的目标就是要造就行业的有效竞争,能否实现有效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