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老师的自身素养 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整 摘 要:实施、落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关键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老师的自身素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素养面临现实形势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调整、创新教育等诸多挑战,如何应对挑战,本文系统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应具备的教育科研能力、强烈的创新精神、老师自身的道德风范、人格的魅力等整体素养及提高老师整体素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素养;途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从 2025 级学生开始,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笔者认为实施、落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关键是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强化老师的自身素养。 从 1999 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委托十几所高校,对在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进行了硕士学位课程培训,使几千名老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讨论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各高校通过引进青年老师、培育在职老师等方式,全面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素养。但是我们还应清醒看到现实形势的进展以及课程调整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带来新的挑战。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素养面临的挑战 1、来自现实形势进展的挑战。一是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加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商品的自由流动,文化产业的扩张,文化价值的相互激荡,这对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已呈现东西融合、多元进展之势,汲取外来文化精华,与此同时,西方一些没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也随之传播进来,这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带来双重影响。特别是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正利用其经济、军事、科技、传媒手段上的优势明目张胆地推行文化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面对这一挑战,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任务艰巨。二是科技飞速进展的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进展,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当前网络的普及、信息传播手段的方便快捷,就要求大学生要有更高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必须掌握并利用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计算机及网络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服务。三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