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鲁尔区的转型与区域政策选择 内容提要:鲁尔区是德国一个以煤炭、钢铁、煤化等产业为基础的老工业区,但是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约束,鲁尔区从 1960 年代力图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本文分析了转型中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概述了区域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总结性提出了七项建议,对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及经济进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德国 鲁尔区 老工业基地 区域 一、德国鲁尔区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 鲁尔区是德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区,它正处于从意大利北部一直延伸到英国的欧洲工业产业带的中东部地区(不过从德国的行政区划规定来看,通常所说的鲁尔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而是德国最大的一个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一部分)。由于其所处的地理和行政区划位置,所以同其他重要工业区相比较,它同东欧国家的联系更为密切。随着欧盟的东扩,它的重要性则会更加突出。 鲁尔区的矛盾表现为 (1)在 1950 年代,它是战后德国经济恢复和经济进展的发动机,从而也是成就德国经济奇迹的发动机,即使到今日,以能源工业为主的鲁尔区仍然是德国重要的重工业区。但是从 1950 年代末以来,一系列结构转型期的尖锐矛盾迫使政府对这一地区给予财政补贴,这已经成为政府的长期负担。 (2)从 1980 年代以来的近 20 年以来,这种结构转型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尽管重工业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鲁尔区的第三产业今日也显示出它的价值,其增加值占当地地方国民经济总增加值的65%,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不过,鲁尔区的结构转型仍没有解决这一地区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鲁尔区的失业率一直处于 14%的高点,假如把实际上的隐性失业,这个比率可能还要更高一些。 (3)在鲁尔区,对结构转型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高校和技术中心,但新企业创业方面鲁尔区却长期存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的缺陷。 (4)尽管从 19 世纪中叶以来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以及结构性转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鲁尔区已成为德国值得关注的敏感的国际政治区域。但是,鲁尔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却相对较弱,只有很少的国际大型企业把厂址定在这里,而且居住在鲁尔区的居民有相当部分的人不在此地工作,而是在被戏称为鲁尔区“大脑”的邻近的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首府杜塞尔多夫上班。 二、剖析夕阳工业 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观察鲁尔区的危机,有一个事实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它的危机。鲁尔区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