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1、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记,更衣室、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室等应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无菌物品储存设在无菌区。2、手术间应设感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4、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避开非手术人员进入,遇有需进手术室见习、参观时,二人以内者需经科室负责人或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者需报医务科经科主任批准,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5、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帽、罩、鞋,方可入室。6、严格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7、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法律规范,实施标准预防。8、手术器械包括刀、剪、缝合针线等应压力蒸汽灭菌。9、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 24 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10、手术间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埃;有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过滤器每 3-6 个月检查清洗一次,每周应用酒精棉球至少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负氧离子发生器应每月定期清除尘埃);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纳湿拭清扫;当物体表面受到污染时,用含有效氯 10mg/L—20 mg/L 消毒液擦拭;每周清洁消毒专用鞋一次(用含有效氯 5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若专用鞋被分泌物、排泄物和血液污染,应及时消毒处理。11、重复使用的麻醉用品、喉镜、面罩、通气管道、供氧管、雾化器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一人一换,用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mg/L 消毒液中 30 分钟,洗净干燥保存。12、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感染手术用品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器械等物品用有效氯 5mg/L-10mg/L 消毒液浸泡 30分钟后清洗再压力蒸汽灭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吸引器瓶、皮管用含有效氯 5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一切被脓血污染的用具、推车、地面均用含有效氯 10mg/L-20 mg/L 消毒液擦洗),术后严格终末消毒。13、特别污染(破伤风、气性坏疸等)手术后的处理;凡被脓血污染不耐热的物品,先用有效氯 20mg/L 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清洗.直接接触伤的器械、物品、敷料等用双袋法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