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和编码教案目录CONTENCT•课程介绍与目标•信息论基础•线性分组码•卷积码•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信息论与编码应用•实验与案例分析01课程介绍与目标信息论的基本概念编码的基本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的应用领域信息、信息量、信息熵等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加密编码等通信、数据存储、图像处理等信息论与编码概述010203掌握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程目标与要求教材《信息论与编码》参考资料《信息论导论》、《现代编码理论》等教材及参考资料02信息论基础信息量信息熵信息量与信息熵信息的多少用信息量来表示。信息量的大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成反比,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其信息量越大。信息熵是描述信源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对于离散信源,信息熵等于所有可能事件的信息量的数学期望。信息熵越大,表示信源的不确定性越大。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是指信道能够传输的最大平均信息量,它是信道的一个固有属性。信道容量的计算与信道的输入分布和信道转移概率有关。编码定理编码定理是信息论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指出对于任意给定的信道和信源,只要编码长度足够长,总可以找到一种编码方法,使得信息传输的错误概率任意小。信道容量与编码定理离散信源是指信源发出的消息是离散的、可数的。例如,文字、符号、数字等都是离散信源。离散信源对于离散信源,常见的编码方法有等长编码、变长编码和哈夫曼编码等。其中,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最优的变长编码方法,它根据字符出现的概率来构造编码,使得平均码长最短。编码方法离散信源及其编码方法03线性分组码80%80%100%线性分组码概述线性分组码是一种通过线性变换将信息序列映射为码字的编码方式。线性分组码具有线性性质,即任意两个码字的线性组合仍然是码字。线性分组码广泛应用于通信、数据存储等领域,如汉明码、BCH码等。定义特点应用生成矩阵生成矩阵是描述线性分组码结构的重要工具,它决定了信息序列到码字的映射关系。生成矩阵的每一行都是一个线性无关的码字,通过信息序列与生成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得到相应的码字。校验矩阵校验矩阵用于检测接收到的码字是否正确。它与生成矩阵满足正交关系,即校验矩阵的行向量与生成矩阵的列向量正交。通过接收到的码字与校验矩阵的乘法运算,可以得到校验子,用于判断码字是否出错。生成矩阵与校验矩阵编码方法是将信息序列映射为码字的过程。在线性分组码中,编码方法通常是通过与信息序列与生成矩阵的乘法运算实现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信息序列长度、选择适当的生成矩阵、进行乘法运算等。编码方法解码过程是将接收到的码字还原为信息序列的过程。在线性分组码中,解码过程通常包括计算校验子、判断错误类型、进行错误纠正等步骤。如果校验子为零,则认为接收到的码字是正确的;否则,根据校验子的值判断错误类型,并尝试进行错误纠正。解码过程编码方法与解码过程04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前向纠错码,其编码过程是将待编码的信息序列与编码器中的生成函数进行卷积运算,得到编码后的序列。卷积码具有连续编码的特点,即编码后的序列不仅与当前输入的信息位有关,还与之前输入的信息位有关。卷积码的性能评估主要包括误码率、纠错能力和编码效率等方面。卷积码概述卷积编码器由移位寄存器、模2加法器和输出选择器组成。移位寄存器用于存储输入的信息序列,其长度决定了卷积码的约束长度。模2加法器用于实现编码过程中的卷积运算,将输入的信息序列与生成函数进行模2加法运算。输出选择器用于选择编码后的输出序列,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出方式以得到不同的卷积码。卷积编码器结构Viterbi译码算法是一种最大似然译码算法,用于卷积码的译码过程。该算法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通过计算每个时刻所有可能路径的度量值,并选择度量值最小的路径作为译码输出。Viterbi译码算法具有较低的译码复杂度和较高的译码性能,在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010203Viterbi译码算法05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根据编码原理和纠错能力的不同,差错控制编码可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两大类。差错控制编码的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