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_第1页
1/5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_第2页
2/5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_第3页
3/5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根据国家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1.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原则1.1 为了避开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临床应尽可能的减少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1.2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该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的效果、耐药菌的产生、二重感染的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局部感染以及药物的价格后谨慎决定。1.3 作为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一般不应选用广谱抗菌药或某些新品种以及耐药后果严重的药物。1.4.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包括:内外科系统非手术预防用药和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2.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2.1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2.2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2.2. 1 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2.3 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对象和推举预防方案,见附件 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 <0.1 x 109/L )持续时间超过 7 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1 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感染、深部切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3.2 预防用药原则围手术期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