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如何培育用施行操作唤起同学兴趣是培育思维能力的前提。 作为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亲自动手或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最能唤起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坚持稳定的注意力。如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这一节,我让同学将一个圆柱体拼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并让同学掌握圆柱体体积公式。教学时,我先要求同学自己仔细观察老师的推导过程,看看这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表面积同原来圆柱体体积,表面积相比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样的施行操作,同学学起来兴趣大增,掌握知识点轻松自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中让同学进入施行操作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行程问题后,我出示这样一题,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60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50 千米,现两车同时从相距200 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经过两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由于题目中没说明行驶方向,所以两车出发 2 小时后相距路程是多少?并无一个标准。因此,我组织同学在教室根据四种状况进行演示:1、两同学同时相向而行;2,两同学同时背向而行;3、两同学向同一个方向行驶走得快的在前;4、两同学同时向同一方向行驶而走得慢的在前。通过这样施行操作,同学深受启发,于是在短时间内很快解决了本题。 类比迁移法是培育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1、运用类比迁移法启迪同学思维想象。教学两位除以一位数笔算时,我出示这样一个例题,633 时,由于同学会做 63 或33,我先用一张纸把 63 遮住一个数,让同学说出商,然后换遮一个数,又让同学说出商,这样启迪同学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633,这时同学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了一定兴趣,老师此时顺水推舟,指点同学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引导同学仿照上述过程来解决二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同学通过比较模仿并展开联想,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通过分析归纳,培育同学革新思维能力。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我要求同学归纳一个能概括多个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我让同学进行讨论,同学归纳总结小学阶段学过的面积公式都可以用梯形面积的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X高 2,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底和下底相等,可将公式变为底(长,边长)X 高(宽,边长)X22=底(长,边长)X 高(宽,边长),又因为圆面积公式是依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出来的,因此梯形面积公式对圆也同样适用,当梯形的上底为零时,(即梯形上一个三角形)这时梯形面积公式成:底高 2,即三角形面积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