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如何使教学出彩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同学讲透,要留给同学思维的空间,留足同学思索的余地,让同学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同学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数学知识的韵味。如教学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 2524,让同学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同学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同学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同学用 24 个 25 相加也可以分成 20 个 25 和 4 个25 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同学的制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老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同学留下思索的空间,使他们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让他们从"马啼香'中归来,去寻找"踏花'的乐趣,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改善新课引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差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以及受来自家长、老师等方面的压力,自卑感日趋严重,把学习数学这门课程视为苦差事,因此培育差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分重要。精心〔制定〕新课引入方法,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的前提。 "引入'就是把同学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生生发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学到知识、增长能力,而不是直接向同学提出"学习什么'。要给同学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景,激发起同学激烈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引入,总要在吸引同学的注意,使同学产生深厚兴趣上作文章,以能把同学引入到身临其境的境中去为准则。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 2 数学革新教学方法 培育革新意识,锻炼革新思维 课堂是同学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同学培育革新意识的重要渠道。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同学其他方面品质的培育。至于同学的革新思维、探究意识和制造精神则很少关注。造成同学变成了学习的机器,所学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培育同学的基本技能,还要〔拓展〕同学的知识面,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发现同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