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互动方法课堂提问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实施〔素养教育〕之后,老师接受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强化与同学的互动,注重了同学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老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了衡量一堂课同学是否真正参加教学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同学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互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实际上由于问题不鲜亮特别,同学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同学根本没有自己消化汲取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同学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更加不可能在课堂上理解整个知识产生的过程。长此以往同学在面对课堂教学时会失去学习的耐心,更加不可能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变成恶性循环。所以在课堂提问中要重质量而不是重数量。 课堂沟通要重同学反馈 有些老师上课之前也是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但当同学在回答时,却常常把同学晾在一边。有时同学刚刚回答,老师就接住同学的回答,一讲到底。长此以往,同学非但不能参加到对问题的思索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同学对问题的麻木和对老师自问自答的依赖性。 数学教学过程应当将同学主体摆在特别的位置。老师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不说破,留下"更美的风光'让同学自己去发现和欣赏,使其在探究、思索问题的体验中提升思维和激发兴趣。例如在双曲线概念的教学中,当得出双曲线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 F1、F2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提出问题:动点的轨迹是双曲线,满足的条件是什么?从而能更加深化理解和记住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2 课堂方法一 把课堂还给同学,适当激励,加强同学的自信心 把课堂还给同学,给同学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要给同学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同学天生聪慧,但有些同学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缓慢些,作为老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必须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我一直带中低年级,那些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也很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老师应合计从同学的实际出发,老师组织同学一起做学习的做法,而多给同学有选择性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同学找到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加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上的是《大数的熟悉》,由于是新知识,同学们也兴趣盎然,可以说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是我预料之中的。轮到同学自己下笔做学习时我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高一点的同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