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由高一兰老师和刘斐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示范课。《蚁国英雄》是苏教版第八册《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一则故事,故事讲的是一群蚂蚁面对肆虐的火神扭成一团,在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的保护下冲出火海的故事。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精神与献身精神。这节课高老师先让学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起因、经过、高潮、结局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然就掌握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接着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到火旺,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找哪些描写火的句子,通过自有朗读三个描写火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建立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个性化的阅读有利于学生理解,以读促解,以解促读,让学生感受到火越来越大。刘斐老师点评:高老师紧扣课题,先理解英雄的含义,在根据学生说得蚂蚁的微不足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课文的学习,第一课时的学生是扎实有效的,词语到课文,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作批注。课堂中朗读指导比较及时,可行性很强,先教停顿再到有感情地朗读,整个课堂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王谢瑜老师点评:高老师的教学设计独特新颖,构思巧妙,揭题从弱小到伟大开始,从火势的变化到蚂蚁的自救进行对比教学,在老师有效地引导下,学生们侃侃而谈,为学生体会“蚁国英雄”的壮举打下情感基础。读写结合出示的时机比较巧妙,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在体会情感没有退去之前,出示让学生续编故事,对四年级学生的随堂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钱卫香老师点评:本节课高老师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进行整合,利用多媒体将文本进行了细化与拓展,让学生学习内容更具有直观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师生始终处于平等、和谐、互助的动态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不同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训练,通过纸笔训练发挥学生创造过程性地表达。《跟踪台风的卫星》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节生动,语言活泼、读来情绪盎然,引人入胜,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传播了科学知识,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刘老师在上课伊始,板书跟踪正音,体会读好这个词,(没有感觉的可以演一演)并提出是谁跟踪谁呀?板书台风——卫星读好课题,台风和卫星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激趣导入,学生们特别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自读课文。在这个环节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做好读书要求。在检查自读情况的时候,注意指导学生读好后鼻音:盯、疯。前鼻音:监、懒。翘舌音:嘲、设。在检查朗读情况的过程中,质疑讨论扫除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方琳老师点评:刘老师抓住第一课时的特点,从字到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随文识字,理解到位,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读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读有体会,认识对台风和卫星有了充分的认识。教师还适时利用网络资源,展示台风的破坏力,卫星的知识介绍,以及“监”字的生字演变,让学生学有所得。徐寨寨老师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刘老师先出示了台风的危害之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你们看,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灾难?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感受到了台风对自然界造成的巨大灾难,心情都比较沉重。接着话风一转,可是现在人们还害怕台风吗?比台风更厉害的是卫星。激起学生对气象卫星的兴趣,学习课文更有劲了。理解词语方法多样,在课文中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在语境中识字,这个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