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_第1页
1/55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_第2页
2/55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_第3页
3/55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 明代历史上,建文朝是一个特别的朝代,以皇太孙身份即位的建文皇帝朱允炆刚刚御极四载,便被叔父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起兵取代。得位不正的朱棣想抹去建文朝史事,革除建文年号,不纂建文实录,造成了这一段史事的歪曲与空白。从明代中期开始,私家建文朝史籍的编纂已经成为了明代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言—— 编纂源起公元 1402 年,明燕王朱棣率领“靖难军”攻破南京城,夺取了侄儿建文皇帝的江山。由于得位不正,再加上众多的建文朝臣忠于旧主,不肯附从新朝,致使朱棣实行了残酷的杀戮手段来巩固统治。方孝孺被杀戮“十族”,株连门生故友;景清则遭到瓜蔓抄杀,攀延乡里百姓。朱棣继位,又发布诏令,革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元年为洪武三十一年,并将此信息传布藩国。[1]在帝王的淫威下,血腥的氛围中,无人敢言“靖难”之事,建文朝史事则更是被“千钩百索,只字不留”,当时的“文学柄用之臣”为了附和新主朱棣,又“自饰其非”,“为史,肆以丑言诋之。”结果,不仅致使建文朝四年间“政令阙而不传”,而且造成了这段历史记述的严重失实。然而,专制君主的刑刀法剑却无法将历史事实斩断,建文朝史事的歪曲与空白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宣德、正统以来,明人的许多诗歌中就寄予了他们重写建文史的愿望。宣德间大学士杨士奇路过沛县,作诗悼念埋葬在那里的建文朝死事大臣颜伯玮,诗云:“千载河山遗县在,一门忠义史官知”;成化间泰和人伊直在黄观赞中写道:“孰记其事而匿其文,其文则匿其名则声”;正德时,浦田人彭韶还做有“哀江南”一诗,叙述“靖难之役”中建文诸臣“鼎镬甘如蜜”的死难事迹,诗中提到:“后来奸佞儒,巧言自粉饰。扣头乞余生,无乃非直笔”,直接表达了他对永乐朝史臣歪曲史实,编造方孝孺叩头乞哀一事的义愤。不仅是诗歌中,明人的笔记,如李贤《天顺日录》、王鏊《守溪笔记》、祝允明《野记》、叶盛《水东日记》中也留下了有关建文朝的史迹。还有一些有识之士不顾杀身之祸,撰写并保存了建文朝臣的史料。宣德中,建文死事大臣卓敬的门人黄翰光便编录了卓敬的年谱《卓忠贞年谱》。方孝孺的门人将他的文集私录成《侯城集》行世,仅此集就有天顺七年临海赵洪辑本,成化十六年太平谢铎辑本和正德十五年苏州顾璘辑本。览《千顷堂书目》文集类,我们发现许多建文朝臣的文集都得到了较好的保存,难怪距离建文朝二百多年后,张朝瑞于万历年间编着《忠节录》时说:“逊志死节事至今二百年,人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明代建文史籍的编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