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_第1页
1/19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_第2页
2/19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_第3页
3/19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摘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暴盲是常见的一组视网膜疾病,其病因病机中情志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在总结暴盲的心理特征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心理学七情致病说对暴盲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暴盲的病理机制,提出了相应的中医对策。【关键词】 暴盲; 心理; 七情 暴盲是一中医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是指双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组眼病。因为古代缺少现代检查手段无法看到眼底病变情况而把视力骤降这一病人主诉症状归为一类疾病,统称为“暴盲”,主要包括了西医的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堵塞、视网膜中央静脉堵塞、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疾病。暴盲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发病急,病程长,往往又夹杂着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全身性慢性疾病,预后差。中医认为其属于内障眼病,由七情、痰淤、饮食不节、劳倦等引起。其中情志因素是一重要因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曰:“内障之病皆因七情所伤。过喜难过,过怒伤肝,过忧思伤脾,过悲伤肺,过恐伤肾,过惊伤胆,脏腑内损,精气不能上注于目”,可见其病因病机中情志因素为致病的重要原因,而现代医学原来着重讨论其生理机制。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致病作用,认识到疾病的发病、转归和治疗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本文试从中医心理学七情致病学说角度分析暴盲患者的心理情绪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其病理机制。 1 心理特征 在临床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主要的不良情绪:紧张、焦虑、恐惧、生气、抑郁、自卑、孤独,实际上在暴盲的发病、治疗及转归过程中这几种情绪往往并存,或有所侧重,诱发暴盲的发生,影响其治疗和预后。在发病前常有心情不畅或暴怒或重要生活事件发生。病程中病人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激惹,恐惧不安,或过分担心,忧心重重,害怕失明造成生活不便,给子女带来负担成为累赘,而有内疚感自卑感,进一步导致长期闷闷不乐,失去价值感,越来越内向,孤独,自我封闭。 2 相关因素分析 原有疾病因素年龄较大,常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治疗效果不佳,现又发生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视力下降更使生活质量下降,情绪更不稳定,焦虑烦躁易怒,或悲观抑郁,对未来生活较为消极。 视力下降因素担心失明带来恐惧自卑等负性情绪。暴盲病人多有视力障碍,甚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暴盲患者的心理特征与七情致病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