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小明用刻度尺测得一支水性笔的长度为15.10,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A.cmB.kmC.mD.mm【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水性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5.10cm左右.故选A.【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2.如图所示的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A.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分析】(1)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当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并形成电流通路的时候,就会有电流流过人体,从而造成触电;(3)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4)大功率或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一定要接地,避免造成触电事故.-1-【解答】解:A、雷雨天站在大树下避雨时,由于大树是导体,且较高,有可能将雷电传导下来,可能会发生触电,不符合题意.B、用手指触碰插座的插孔,一旦碰到火线,会造成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C、用湿抹布擦发光的灯泡,水是导体,容易造成触是,不符合题意;D、将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可防止因外壳漏电而使人触电.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安全用电的常识,知道触电包括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知道安全用电的原则.3.下列事件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晒太阳B.钻木取火C.搓手取暖D.压缩空气【分析】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解答】解:A、晒太阳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合题意;C、两手互搓,使手暖和,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C不合题意;D、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即对空气做功,使得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区别来分析解答.同时还要知道,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4.在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浇上冷水,铁桶变扁,如图所示,关于铁桶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冷水的压力使铁桶变扁B.大气压使铁桶变扁C.铁桶内空气膨胀使铁桶变扁D.铁桶变扁与压力无关【分析】(1)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具有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吸盘、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都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铁桶内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热,水沸腾之后把桶口堵住,再浇上冷水,铁桶内的气压减小,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生活事例考查了大气压强的存在,物理来源于生活,要学以致用.5.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2-书包背带做的宽大B.铁轨铺设在枕木上C.破窗锤一端设计成锥形D.载重车装有许多轮子【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2)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3)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解答】解:A、书包带做的宽大一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铁轨铺设在枕木上,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不符合题意.C、破窗锤一端设计成锥形,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C符合题意.D、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