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_第1页
1/34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_第2页
2/34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_第3页
3/34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 [内容提要]传统家族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变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这种演进更多地表现在村庄的行为中。通过时皖南 Z 县石溪村的日常生活和典型事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家族文化向现代化变迁的方向。 [关键词] 村庄行为 农村 家族文化 现代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进展阶段,农村家族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活动形式。一般而言,影响农村家族文化进展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变革、经济进展及制度安排。随着中国社会的进展,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进展和制度变迁,传统的农村家族结构、功能行为、表达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族文化正在不断地变异与演进,与现代社会一起共同构成了具有鲜亮传统色彩的农村文化。因此,要理解当代中国的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解析农村家族文化。本文以皖南 z 县石溪村为个案,试图从民间社会的视野,通过对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及行为方式进行解析,以寻找农村家族文化向现代化变迁的方向。 一、村庄的基本格局 石溪村是皖南 Z 县的一个有着 600 年历史的村庄。自然环境为两面靠山,一面 I临河,只有东面与外界相通,村庄较为闭塞。据家谱记载,该村是明朝洪武年间南下逃荒避难的疏姓人在此定居而形成的村落。相传疏氏家族历史上曾定居在河南南阳一带,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争,疏氏居民为躲避战争开始南迁皖南,其中一个支系在明朝初年逃离于此,他们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600 多年里,虽有不少村民移居外地,但绝大多数村民还是恪守着族规,耕种着从祖宗那里继承的土地。 石溪村不很富裕,农民人均年收入在2000 元左右,村集体收入不足 10000 元。村内共有 91 户居民,79 户为疏姓,共 510人,还有一些徐姓、洪姓等小姓,共 12 户、100 余人。在人民公社时期,石溪村分为两个生产队,农村改革初期又分为三个村民小组,现在已合并为一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田 310 亩,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季。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目前有 8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多是妻儿老小,外出务工人员只有到农忙季节如“双抢”和春节时才回家。打工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村庄行为与家族文化 在 1949 年以后,疏氏家族大致还保留着传统家族的组织习俗和功能,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彻底地瓦解了家族组织,族长、族规、宗祠、族谱等都不复存在,只有一些祭祀长辈及一些家族伦理所遵奉的家族习俗仍在延续。下面是近年来发生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村庄行为与农村家族文化的演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