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史"是指 新疆历史、民族进展史、宗教演变史。历史上的新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今新疆的主权是从汉代开始确立的,不过新疆是近代才开始使用的一个名称,汉朝时称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为"西域"。其时西域的地域不仅包括今日的新疆,还包括中亚部分地区,有西域三十六国之说。当时的西域各国也处于漠北强国匈奴的威胁之下。为抗击匈奴,汉武帝决定联合西域各国,对匈奴形成夹击之势,于是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历尽千难万险,历时二十余载,最终不辱使命,成功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并将西域冶炼铁器的技术带回,改良了汉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汉朝军队的战斗力。其开辟的进出西域的路线也成为最早的丝绸之路。一、历朝对新疆的统治在汉王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匈奴不断向北向西退却,并分裂为南北两支,占据西域的南支匈奴归顺汉朝。公元前 60 年,汉朝在龟兹(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地方,西域各部落首领和官员都接受汉朝的册封。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域地方的主权开始归于中国。接下来的东汉、曹魏、西晋等王朝也继续在西域地方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理。汉代为巩固边防和加强对西域的治理,还在天山南部一些地方实行"屯田",即所驻军队同时在当地开荒种田,一边屯垦一边戍边。这一制度后来也延续下来,为历代王朝治理新疆以及其他边境地区的重要政策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承继这一政策,组建新疆建设兵团,成为维护新疆边防和进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两晋之间,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崛起,中原政权不断更迭,历史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时的西域部分地区仍在中原政权统治之下,但有些地方则在地方政权控制之下。到公元五世纪末的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基本失去了对西域一带的控制,高昌(高车)、柔然、吐谷浑、突厥等政权先后分别占有天山南北的宽阔地区。七世纪初,隋朝大军灭吐谷浑,控制了新疆东南部。唐代隋后,先是击败占据吐鲁番一带的高昌政权,在高昌设"安西都护府";随后又消灭东西突厥,在庭州(今新疆昌吉州境内)设置"北庭都护府",完成了对天山南北的收复和统一。北庭都护府后升为"北庭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北麓及今新疆东部地区的军政事务;安西都护府升为"安西大都护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宽阔地区。安西大都护府的所在地就是库车,也就是奥运之前不久发生恐怖袭击的地方。唐玄宗年间,又在两大都护府之上设"碛西节度使",位列当时全国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