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模拟技术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地铁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为了避开地铁火灾对人员造成危害以及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中国安科院于 2025 年正式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合作,开展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全尺寸火灾实验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地铁作为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大客流运输任务。然而地铁作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其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十分巨大。地铁隧道基本处于地下相对密闭空间,运转的列车内聚集着密集的人群,通风和疏散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是其突出的弱点。在国际上,地铁火灾事故屡见不鲜,是各国安全防范的重点,如 2025 年的韩国大邱地铁列车火灾,和 1995 年的阿塞拜疆巴库地铁隧道火灾,伤亡人数均超过300 人。地铁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 4 个方面:第一个是地铁列车可燃物较多,火灾强度大。地铁列车本身有相应的电器设备,虽然车辆制造材料主要为不燃物,但少部分阻燃材料着火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毒性气体,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发烟量大,易对人构成危害。第二个是地下空间的通风口少,火灾烟气不易散发,燃烧产生的浓烟使隧道变成烟雾的通道,烟雾扩散极为快速。烟气因其高温性、减光性、毒害性、恐怖性等特点,容易令人窒息。三是地铁隧道内列车高速行驶的活塞效应造成隧道内气流组织复杂,烟气空气混和严重,强大的不稳定逆转气流加大火灾的燃烧与扩散蔓延。四是地铁列车内客流量大,人员集中,隧道内疏散距离较远,疏散和灭火时间长,加上隧道火灾环境恶劣,一旦发生火灾,极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为了避开地铁火灾对人员造成危害,减少火灾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中国安科院于 2025 年正式与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合作,开展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全尺寸火灾实验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复杂地铁车站日益涌现随着城市内部地铁线网的日趋完善,城市繁华区多条线路交叉换乘,同时由于地质、施工条件的限制,超深埋、大长区间、站台密集型超短区间等复杂形式的地铁车站及隧道日益出现。广州地铁六号线属于深埋线路,最大的车站隧道埋深近 35m、最大区间隧道埋深近 40m,对于超深埋车站及隧道,其风压损失较大,同时部分区间隧道坡度特别大,地铁隧道发生火灾后,烟气如何在车站内蔓延,如何形成有效的风流组织控制烟气蔓延,是设计急需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