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_第1页
1/76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_第2页
2/76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_第3页
3/76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上) 灵知人马克安显灵 韦伯说,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其实来自修道院密室。自从寻求上帝国的禁欲热情离开修道院密室,进入日常生活,就成了构造“庞大的近代经济秩序的宇宙”的精神动力。原来,对于欧洲人来说,现世不过像一件披在身上的“斗篷”,随时可以扔掉,“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斗篷将变成一只铁的牢笼”。“庞大的近代经济秩序的宇宙”的形成原来是由宗教禁欲精神提供正当理由的,这新的宇宙一旦形成,就无需再有宗教的辩护──神义论的辩护,“纯粹世俗的情欲”已经占据了支配世界的神圣位置。 即将结束考辩“资本主义伦理”的历史时,韦伯躲躲闪闪提出了一个模糊且不祥的预言: 没有人知道将来是谁会在这铁笼里生活;没有人知道在这惊人的大进展的终点,会不会又有全新的先知出现;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有一个老观念和旧理想的伟大再生;假如不会,那么,会不会在某种骤发的妄自尊大情绪的掩饰下产生一种机械的麻木僵化呢,也没有人知道。[1] 韦伯的如此预言在 1905 年公布,此前尼采已经呼唤过新的先知。不到一代人工夫,一位精神革命的先知出现了,他以“乌托邦之灵”发出逃离资本主义“铁笼”的呼唤──像当年摩西要带领上帝的子民逃出埃及。 1918 年,33 岁的布洛赫公布了其青春之作《乌托邦之灵》,极富才情的语言在渊博的哲思簇拥下呼唤出一个古代幽灵──马克安。几十年后,在《乌托邦之灵》1923 年修订第二版的重印后记中,为了提醒读者特别记住被掩没在浩瀚的思想历史中的马克安,布洛赫对其不同凡响的“乌托邦之灵”中那“忠实于自己身上的恶和康复”的思想作了如此简核概括:revolutionare Gnosis。 《乌托邦之灵》看起来像如今人们熟悉的博尔赫斯式随笔──其思想的深透力当然博尔赫斯无法望其项背,由长短不一的篇章组成。开篇第一言是:Ich bin. Wir sind. Das ist genug. Nun haben wir zu beginnen。“乌托邦之灵”坚定地要回到个体自己,回到“我在”。 “我在”真的确定无疑?布洛赫马上把“乌托邦之灵”的沉思引向对“我在”的疑虑:Ich bin an mir. Dass ich gehe,spreche,ist nicht da。人的行为不能证明自己是人,人之为人在于人之有灵。这“我在”之灵在德国古典音乐精神和晚期浪漫派音乐精神引领下,回到旧约时代,去寻访“出埃及”精神,从众多先知和圣人中找到了马克安,再返回资本主义时代,重新提起马克思揭示的新启示录精神,像在现代世界已经陷入的黑暗中寻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灵知人及其现代幽灵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