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目前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对安全事故的控制是煤矿面临的最大任务。为此 ,各个矿业集团都在力 所能及地对煤矿以高投入、 新设备进行武装;以高科技、 新工艺进行改善 ,以期达到对煤炭生产过程的科学控制。尽管如此 ,还是不能完全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笔者从多年的煤矿基层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煤矿事故的发生的诸多特点 ,掌握其特点 ,就能较好地趋利避害 ,有针对性地实行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现从易发生事故的几个方面入手 ,分析事故的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并给出了防范措施。1 开采方式 炮采炮掘方式出现事故偏多 ,综采综掘方式出现事故较少。 (1)炮采炮掘方式。手工方式作业 ,原始落后; 支护条件差 ,采面一般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铰接顶梁、 钢丝网支护 ,锚网工字钢支护;容易冒顶塌方;放炮容易引起明火 ,诱发瓦斯、 煤尘爆炸。 (2)综采综掘方式。机械化程度高 ,科技含量高 ,大幅减少手工劳动;支护条件良好 ,液压支架密实地支撑起了顶板 ,几乎无冒顶伤人的可能;综采综掘机械不会引起明火。 防范措施:改善采煤方法和工艺 ,增加科技含量。假如条件允许、 采面煤层稳定、 坡度小、 厚度适宜、 断层少 ,尽量采纳综采综掘 ,实行机械化、 自动化采煤 ,摒弃落后的炮采炮掘工艺。2 开采时段 (1)午夜时段。午夜到 8:00 这一时段发生事故偏多 ,其他时间发生事故相对偏少。原因:这一时段一些工作人员刚倒过班 ,不适应 ,精力不集中 ,生物钟被扰乱 ,头脑昏昏沉沉,疲劳干活 ,容易出事故。 而其他时段 ,一般来说 ,与一个人正常的生活起居习惯相一致 ,精力相对集中 ,不容易出事故。 防范措施:避开设备和人员“连轴转 ” ,避开设备疲劳和人员疲劳。所以尽量把 0:00 班改成检测、修理班 ,搞设备检测、修理、 人员休整 ,下井人员少,不生产。 (2)交接班时。交接班时出事故偏多。原因:交接班时,容易出现放松警惕、 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易出现管理空当和管理盲区,事故就会乘虚而入。 防范措施:制定详细的交接班制度并严格执行,杜绝推诿扯皮现象。3 开采人员 (1)年轻人。年轻人易出事故 ,老员工出事故偏少。原因:年轻人相比而言缺乏经验,不知道事故的发生的前兆;因为无知而胆子大 ,敢冒险;不会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的发生了不会控制事故的进展;控制不了的情况下 ,不知道躲避 ,不会避险逃生,不会自救。而下井多年的老工人出事少 ,是因长期从事井下作业 ,工作经验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