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总结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发挥学生的潜力和培育学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讨论方法的实验科学,在生物学的教学中,既可以培育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又可以培育学生科学的素养。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实验教学。尤其注意培育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逐步引导使他们成为对未来生物学的进展有创意的人才。 一、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 。又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巴 XX 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 二、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设疑动手观察结论质疑讨论解疑归纳”。如“茎的输导作用”实验,假若按以往的实验方法课前准备课后就有明显的效果,但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茎可以运输水分”,学生兴趣不大。先设疑:(1)将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效果如何? (2)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将除去叶的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呢? (3)将草本植物的枝条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又有什么反应?学生的兴趣性大增,让他们自己实际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和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并通过对亲自动手制作的实验材料观察到的现象,各抒己见,提出问题,在讨论和争议中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老师只要稍做归纳,就能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学生知识的目的。培育了学生制造性思维能力。 三、培育学生的表达能力所谓实验中的表达能力,是指运用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这首先必须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老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