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讨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对各类矿产资源和矿产品的需求量渐渐增加,但是矿物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相应的资源埋藏地点也是相对固定的,为了减少不合理的开采与利用,矿山的开采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开采的区域也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文章针对某矿山边坡现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两方面考虑的整体修复方案,进而为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提供指引和方向。关键词: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措施1 导言社会进展离不开资源的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是科技、经济进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金属矿产资源需求量渐渐增大,使得金属矿山开发力度加大,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金属矿山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水土污染等。假如不加以人为的治理和干扰,那么最终将会导致采矿区生态失衡,资源枯竭,对当地的经济进展和农业建设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引发大的地质灾害,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矿山土地复垦技术,实现矿区生态重建。2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 矿山开采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矿山开采有两种方式,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矿山开采不仅要建设工业场地、采矿场,还有表土场、废石堆场等设施建设。矿山工程建设包括将这些场地的土壤和植被移除。表土层剥离时原有的矿区地貌、土壤和植被将被破坏,土地利用类型将被改变,丧失土地原有功能。表土场、废石堆场等设施建设将占用土地,同时还要铲除或压占原有地表植被,减少矿山植被覆盖面积。露天采场在矿山运营期不断采掘和扩大,对地表生态环境造成持续的扰动影响。随着露天开采的进行,堆存的岩石越来越多,废石堆场占地范围也会随之增大。井下开采可能产生采空区塌陷,破坏岩体原有的平衡情况,地表土壤、植被等也受到破坏。矿区土壤污染和退化、废渣排放、植被减少等因素影响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对矿区景观生态格局产生严重破坏。2.2 矿山开采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矿山废水主要来自矿山开采、冶炼和洗矿。采矿过程当中产生尾矿、采矿废石以及矿坑排水。矿床开采将矿物暴露在地表,致使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加大了释放至矿山生态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暴露在地表中的采矿废石和尾矿含有硫化物,氧化形成酸性物质,致使矿坑排水变为酸性,重金属污染物在酸性水中的释放能力较自然风化的释放能力要强得多。尾矿、采矿废石伴随着雨水的淋滤和溶解,矿物的可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