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的讨论进展目 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前言(3)1 细菌内毒素的化学组成(3)2 细菌内毒素的生物学活性(4)3 内毒素的病理生理作用机制(5)4 细菌内毒素受体的讨论进展(5)4.1 CD14(6)4.2 TOLL 样受体(7)4.3 清道夫受体(8)4.4 LBP(9)5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10)5.1 鲎氏实验(10)5.1.1 半定量测定-凝胶法(10)5.1.2 定量测定(10)5.1.2.1 浊度法(比浊法)(10)5.1.2.2 显色基质法(比色法)(11)5.1.2.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1)5.2 免疫学方法(11)5.3 生物学方法(11)5.4 化学发光法(11)5.5 流式细胞术(11)6 内毒素的制备(11)7 内毒素抗体的保护作用(12)参考文献(13)致谢(14)摘 要本文从细菌内毒素的化学组成、生物学活性、致病机理、内毒素的制备与检测及内毒素受体的作用等方面,对细菌内毒素的讨论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本领域的讨论方向及前景进行了讨论。关键词: 内毒素;生物学活性;致病机理;检测方法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bacterial endotoxin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within the endotoxin and the preparation and testing, endotoxin receptor in the role of bacterial endotoxins of progress were reviewed, and this field of study direction and prospect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 endotoxin; biological activity; pathogenic mechanism; examination method前 言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LPS)成分, 是与细菌细胞壁牢固结合的一种大分子结构物质,只有在细菌死亡时、繁殖时或人工破坏时,才释放到细胞外,发挥其各种效应,细菌内毒素首先由 Boivin 等[1]1933 年用三氯醋酸自鼠伤寒杆菌中提出,当时因其一般蛋白质反应呈阴性,而称之为脂多糖(LPS)。随后其他学者用不同方法从各种革兰氏阴性菌中提出与 LPS 相似的物质,该物质具有多种毒性反应,为区别于外毒素,而 称之为内毒素。另一些学者则根据其具有 O 型菌的特异抗原性,命名为 O 抗原或菌体抗原,以区别于 H 抗原或鞭毛抗原。脂多糖的类脂 A 是 LPS 的“毒力中心”。正常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细菌及内毒素,有报道称正常肠黏膜可允许少量内毒素进入门脉,而少量内毒素对促使肝脏网状内皮系统处于激活状态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