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法律规范化诊疗指南诊断依据1 病因:结肠癌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导致结肠癌发生的因素可归纳为:(1)环境因素:饮食习惯、肠道细菌、化学致癌物质、土壤中缺钼和硒;(2)内在因素:基因变异、腺瘤、血吸虫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2 高危人群(1)有便血、便频、大便带粘液、腹痛等肠道症状的人;(2)大肠癌高发区的中、老年人;(3)大肠腺瘤患者;(4)有大肠癌病史者;(5)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6)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7)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Crohn 病患者;(9)有盆腔放射治疗史者。5.3 临床表现及体征5.3.1 症状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上常表现有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低热 等。早期偶有腹部隐痛不适,后期在 60%〜70%病人中可扪及右侧腹部质硬肿块。左侧结肠癌患者早期临床上可表现有排便习惯改变,可出现便频、便秘或 便频与便秘交替。肿瘤生长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堵塞,可引起肠梗阻表现,约 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或慢性肠梗阻症状。右侧结肠癌患者临床表现出现的频度依次以腹部肿块、腹痛及贫血最为多 见。左侧结肠癌患者则依次以便血、腹痛及便频最为多见。直肠指诊:凡遇患者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大便变形等症状均应行直肠指诊 检查以排除直肠种植转移。6.2 结肠癌的分期6.2.1Dukes 分期由于 1932 年提出的结肠癌 Dukes 分期简单易行,且对预后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因此,目前仍被应用。结肠癌 Dukes 分期DukesA 期:肿瘤局限于肠壁内;DukesB 期:肿瘤侵犯至肠壁外;DukesC 期: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论侵犯深度。7.1 诊断年龄在 40 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① I 级亲属有结肠癌史 者;②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或息肉史者;③大便隐血实验阳性者;④以下五种 表现中具 2 项以上者:粘液血便、慢性腹泻、慢性便秘、慢性阑尾炎史及精神 创伤史。对此高危人群行纤维肠镜检查或气钡双重对比灌肠造影 X 线摄片检查 可明确诊断。8 治疗8.1 治疗原则临床上一般应实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病人的全身状况和各个脏 器功能状况、肿瘤的位置、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等决定治 疗措施。合理利用现有治疗手段,以期最大程度地根治肿瘤、最大程度地保护 脏器功能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肠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8.2 手术治疗8.2.1 手术治疗适应证(1)全身状态和各脏器功能可耐受手术...